學習與使用小鶴雙拼

已經整整三年沒有在這裡寫過中文的文章了,不過雙拼畢竟是中文專屬的輸入方式,這篇文章就拿來讓我練習寫寫中文。

其實雙拼這個東西我很多年以前就有所耳聞了。那時候了解了一下,發現學習成本真的是有點高,所以一直沒有打算要使用它。在去年,我決定開始學習雙拼,並且作為我每天輸入中文的 daily driver。

首先我想先來談談我是如何選擇小鶴這個雙拼佈局的。實際上,在一開始查閱相關的資料時,我發現不少人使用的就是小鶴,當然自然碼也非常多人使用,那時我也沒有多想,畢竟每個佈局其實都大同小異,我就非常隨意的選擇了小鶴。或許幾年之後我完全習慣雙拼之後會發現別的佈局會更適合我,那到時候也有可能會換到其他的方案。總而言之,如果是初學者的話,我認為沒有必要在這方面花太多時間選擇這個東西。

xiao-he-schema

其次,我想分享一下我剛起步時遇到的一些困難,還有我的解決方案。

如何記憶鍵位 #

首先,平常使用的時候根本記不起來哪些音是對到哪一個鍵上。在最一開始,我最不熟悉的音是 ueun(在小鶴裡分別是 ty),甚至我到現在還會把這兩者搞混。

很多人會把手機桌布直接改成雙拼佈局的對照表、或是存在相簿裡,有需要的時候打開來看。而我的作法是,我在休息的時候會打開微信的「雙拼練習」小程序來練習。他的畫面裡會有隨機的中文字與它對應的原版拼音,讓你打出雙拼的打法,如下圖:

wechat-shuangpin-app

起初學習的時候打字真的非常非常慢,短短的一句話我可能要花一分鐘才能打出來。如果真的趕時間,我還是會切回一般的拼音輸入法打字。後來過了一段時間,我逐漸可以以很慢的速度與其他人用雙拼打字聊天了。在想不起來的時候,我就會每個鍵都按按看,多幾次就記起來了。

使用什麼 IME #

有的朋友會好奇使用雙拼的時候要使用什麼輸入法。搜狗當然是可以,不過搜狗我在使用雙拼以前就因為隱私的顧慮而決定不用了(在此之前我也是搜狗十幾年的用家)。在電腦上,我都使用 RIME 作為我的首要輸入法,根據其官方網站的資料,它支援 Windows 7+, macOS 10.9+, Linux (IBus, Fcitx),所以基本上不太會有相容性的問題。其次,它的設定是跨平台通用,而且非常強大,幾乎所有東西都可以自己調整(我自己是沒有花時間去看那些設定)。印象中,我用的是官方的雙拼設定,這樣就非常夠用了。

有人會擔心準確度的問題,坦白說,拼音跟注音輸入時最大的差異就是音調的有無,因此拼音如果沒有雲計算在 real-time 提供推薦的輸入候選項,那其實怎麼調都沒有辦法到非常精準。我覺得這就是 privacy & convenience 的 trade-off 吧,而我選擇 privacy。

另外在行動裝置上,因為我手上並沒有使用 Android phone,而都是 Apple 系列,我使用的是 iOS / macOS / iPadOS 內建提供的雙拼輸入法,裡面有蠻多佈局可以使用的:預設(智能 ABC)、搜狗、拼音加加、微軟跟小鶴。

我剛開始用雙拼的時候 Apple 生態好像還沒有支援雙拼,那時候我是用 RIME 輸入的。後來在手機上偶然發現有雙拼的選項,使用之後我自己覺得準確度算是非常不錯,而且系統內建的輸入法用起來就是很穩定沒話說。

用下來的感覺 #

坦白說,我認為很少人可以真正有動力去學習雙拼,畢竟拼音大家都打了幾十年了,打字都是肌肉記憶在控制的。這種東西不是說變就能變的、而且剛開始有點痛苦。不過我認為,這個學習是值得的。學習雙拼過了一年,我現在有時候的打字速度開始比以前打拼音的時候快上了一些。

當然,我目前很多時候打字還是會有一點卡卡的、而且會有音打不準的問題:例如 ining 的音在搜狗上,我打了 in 之後如果跑出了要的字,我就會直接把他選起來不打 g 了,但是小鶴雙拼裡面 ining 分別在 bk 上。如果沒有分清楚兩個音的話,重新輸入的成本就會有點高。

其實這些問題在我繼續使用一兩年之後就會完全解決啦,畢竟字就那麼多,用久了其實就會打對了。總而言之,學習雙拼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,學習它之前一定要有足夠的 motivation,不然很容易中途而廢。學成之後對於打字的速度是非常有幫助的,我現在回去打拼音還會有一點不習慣。